“中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仍處于成長期,國內高空作業平臺行業市場保有量小,滲透率低,產品結構不完善,但在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安全意識提升、施工效率要求提高等因素的驅動下,國內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發展迅速。”
高空作業定義
高空作業平臺是一種新型登高作業設備,可替代吊籃、腳手架等傳統登高機械,能大幅提高高空作業的安全性及作業效率,廣泛用于建筑施工、鋼結構安裝、室內外裝修、建筑物幕墻清洗、倉庫、超市、大型設備制造、機場、車站、大型展館。除了這些典型應用外,高空作業平臺還在國防、港口、碼頭、機場、工礦企業、電力、通訊、園林等部門廣泛使用,并且存在很多根據特定應用條件而設計的定制產品。
我國高空作業市場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我國高空作業平臺銷量連年增長,從2017年的4.58萬臺增至2021年的16.01萬臺。
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此外,我國高空作業平臺保有量及租賃市場保有量逐年增長,據統計,2020年中國高空作業平臺保有量為26.8萬臺,租賃市場保有量為22萬臺,租賃市場占比為82.09%。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行業驅動因素分析
中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仍處于成長期,國內高空作業平臺行業市場保有量小,滲透率低,產品結構不完善,但在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安全意識提升、施工效率要求提高等因素的驅動下,國內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發展迅速。
1. 近年來,我國建筑從業人數持續減少,人工成本快速增長。
在人口紅利漸退的大背景下,高空作業平臺可縮減人工成本。近三年以來,我國建筑業從業人員數量逐年下滑,2021年我國建筑從業人數為4172.34萬人,同比下降22.26%。此外,近五年來,我國建筑人工成本逐年攀高,從2015年的48186元增至2020年的69596元。因此,在當下人口紅利消退、建筑業人工成本持續攀升的趨勢下,高空作業平臺所需操作人員數量較少這一特點使得在其場景應用時可節省更多人力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行業市場的發展。
數據來源:住建部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 高空作業平臺經濟性突出,材料和作業成本更低。
隨著建筑高度升高,傳統腳手架對底部結構強度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所以除基本搭建費用外,較高米數的腳手架往往還需要在框架兩側安裝副架,額外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會增加。
以某20米高建筑工程為例,高空作業平臺相比較傳統腳手架,節約費用18.24萬元。腳手架需要一個工人作業,兩個工人在底部進行推拉,而使用高空作業平臺,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三個人的工作量。項目施工時間6個月,高空作業平臺相較傳統腳手架不需搭建、拆解,且當地調配入場時間、報驗時間較短等優勢,故可節約2個月時間,籌備時間更具保障。人員數量方面,如果采用傳統腳手架,需要10人,而采用高空作業平臺,僅需5人。設備租賃費用上,腳手架較之高空作業平臺單價較低,腳手架租賃費一般在90-100元/月,考慮到該項目中采用不同高度剪叉和臂式協同使用,故高空作業平臺月租金設定為6500元/臺/月。綜上,二者總費用分別為27萬和45.24萬,高空作業平臺更具整體經濟優勢。
傳統腳手架與高空作業平臺經濟性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 我國高空作業安全事故數量不斷攀升,引起了較大的社會關注度。
高空墜落事故一直以來都是工地事故的高發區,是安全生產中最大的隱形殺手。根據住建部統計顯示,2019年和2021年,高處墜落事故在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中的占比依然超過50%,維持較高的比例。而相較傳統登高設備,高空作業平臺能提供更穩定和安全的操作環境,從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數據來源:住建部
4. 國家對于高空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亦愈加嚴格。
從安全性角度出發,除了企業和施工人員自身對于安全生產的意識越來越強,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也使高空作業不斷專業化和規范化,現場安裝標準不斷提升,施工安全要求愈發嚴格。如《安全生產法》中要求登高工作人員需要經過專業培訓才可上崗作業,要求使用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刑法》中對于違反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以及生產設施和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處以嚴厲懲罰。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安全生產愈加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也為高空作業平臺的發展鋪路。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5. 國內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市場起步晚,對標北美成熟市場潛力巨大。 在我國,由于高空作業平臺進入我國市場較晚,社會認知度不高,市場初期以客戶自行采購為主,但隨著社會認知度提高,專業租賃廠商布局高空作業平臺租賃業務,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市場快速發展。 從市場總保有量來看,2020年我國高空作業平臺保有量約為24.1萬臺,同比增長61.7%,而美國的保有量為73萬臺,約為我國的3倍。對標美國成熟市場,中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潛力巨大,未來至少還有3-5倍成長空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規模預測 首先,價格方面,全球高空作業平臺價格在各地區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中國本土品牌市場發展迅速,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高價的進口產品從而有效降低了國內高空作業平臺市場均價;其次,我國龍頭企業高空作業平臺的年均出租率為 85%,已達到較高水平,假設未來五年仍舊保持這個水平;第三,我國高空作業平臺的租售比約為 30%,預計未來設備采購單價的下降,而租金將長期保持穩定,租售比或將有小幅提升;最后,2020我國高空作業平臺保有量為26.8萬臺,租賃市場保有量為22萬臺,樂觀預測,我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保有量及租賃市場保有量未來五年將繼續小幅攀升。 綜上,2021-2025年,我國高空作業平臺整體市場規模將在588.11億元至1499.66億元,復合增速達26.37%;高空作業租賃市場規模將在134.97億元-401.55億元,復合增速達31.33%。 2021-2025年我國市場規模預測 (文章來源:觀研天下、高空機械工程)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為引用該信息,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站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