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老牌巨頭德國普茨邁斯特;“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湖南占4席;挖掘機、混凝土機械產銷量居世界首位;產品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年時間,工程機械湘軍實現了由弱到強、由國內到國際、由“制造”到“智造”的蛻變。
近日,筆者深入湖南工程機械企業,探尋這支湘軍勁旅崛起的軌跡。
告別“洋品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市場九成混凝土機械和挖掘機都是“洋品牌”,液壓件、泵車臂架等關鍵零部件無一不是“舶來品”。
面對堵在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喉嚨里的尖利魚刺,“敢為天下先”的工程機械湘軍開始創新。
2001年,山河智能創始人何清華帶隊研發出小型液壓挖掘機,成為第一家以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整機出口到歐洲發達國家的企業。“在當時,因外資品牌沖擊,國產挖掘機幾乎沒有。現在,僅山河智能的挖掘機在歐洲市場保有量就超萬臺,銷售范圍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73歲的何清華依舊堅守在研發一線。
三一重工更是花了整整9年時間讓其挖掘機裝上了自主液壓件。“工程機械企業干不好挖掘機,就沒有話語權。”三一集團董事梁林河說,去年前8個月,三一銷售了32100臺挖掘機,超越了卡特彼勒,銷量排名世界第一。
三一重工技術創新帶頭人易小剛率研發團隊成功研發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臂架泵車,打破了國外技術對中國市場的壟斷,此后更多次刷新這一領域的世界紀錄。“湖南工程機械行業已建立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1個院士工作站。”易小剛說。
搶抓機遇為“中國制造”爭地位
不在中國爭地位,但要為中國爭地位。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工程機械湘軍在海外“掘”出一片新藍海。
中聯重科重點聚焦“陸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深耕東南亞和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已建立20余個海外貿易平臺,10個備件中心庫,海外超過120家的代理商銷售與服務網點,覆蓋全球重點市場。
三一成立“一帶一路”戰略小組,推進風電、礦產、港口、住宅工業化、油氣化工五類優勢項目“出海”,在海外完成美國、德國、印度和巴西四個制造型大區和亞太、拉美、南非、北非等六個銷售型大區的全方位布局。
“三一70%至80%的銷售市場在‘一帶一路’這條世界跨度最長的經濟走廊上。”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說,只有不斷探索新領域、開發新技術,湖南工程機械才能真正在國際市場上站穩。
除了老牌巨頭企業,崛起的“新秀”也嶄露頭角。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隧道專用機械設備走進了巴基斯坦、越南、老撾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泰富重裝的產品已成為很多港口的標配。
智能化和特色化引領“中國智造”
在俄羅斯修建莫斯科西南環線地鐵施工現場,5臺來自鐵建重工的盾構機正在作業。
“它可在當地零下30℃極寒環境下施工,創造了日掘進最高35米的施工紀錄。”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說,鐵建重工已成功研制了鉆爆法隧道智能裝備機群等超級地下工程裝備,能有力助推中國超級地下工程實現智能化建造。
面對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湖南工程機械開始向特色化、智能化轉型。
在湖南湘潭的泰富重裝生產車間,幾乎都是關著燈卻能照常生產的智能化“黑燈工廠”,生產智能化率達80%,成品合格率99%;三一集團實現了業內領先的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模式,5分鐘可下線一臺挖掘機;中聯重科以4.0智能產品為載體,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連接設備、企業與客戶,對經營模式進行了顛覆式創新……
如今,湖南官方正著力把邁入智能時代的工程機械“湘軍”打造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歡迎轉載分享,轉載注明挖掘機加長臂、拆樓機加長臂、抓木器、快換接頭、松土器專業
官方網站地址http://www.vip7720.com非常感謝!
![]() |
![]() |